中國語文科 中國文學科 普通話科
「博觀經典,活學語文。」
自編校本教材
博觀厚積,定能啟迪情思,本科對閱讀教學尤為重視。我們自2000年參加教育局「種籽」計劃,結合老師經驗,自編中一至中六校本教材,多年來不斷優化修訂,採「以道為經,以文為緯」的原則,通過不同作品,學習四德五倫、士人氣節、人生意義,引導學生探索生命,感悟人生,體味文學文化的價值。
古詩文自學計劃
文學學習不囿於課堂所學,故我們致力拓寬閱讀面,推行古詩文自學計劃,拓展視野,提高語文素養。另為推動學生自主學習,故一改以教師講授的學習模式,由中一及中二學生擔當小老師,自學古詩文,分組於課堂匯報古詩文的體制、作者、寫作背景、字詞解釋、內容大意、主題思想及寫作技巧。
創建校本電子平台
踏入廿一世紀,科技日新月異,為打破文學文化乃遠古產物的誤解,我們秉持與時並進的信念,致力推動電子學習,以有趣的方式學習文學文化知識。中文科先後三次申請優質教育基金,創建初中校本電子平台。設置平台目的有三︰一為發展自主學習,節省課時;二是以有趣互動的方式,激發學習動機;三是加強文言、文化及文學元素,提升語文素養。通過資訊科技促進學與教,為學生建立獨立、自主的學習平台。
學思達評
在教授文學文化篇章時,我們選取相關文化概念,運用「學思達評」策略,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,思考探討文化價值。以中二級為例,在學習《說勤》、《發問的精神》後,學生探討「勤有功,戲無益」是否適用於現今社會,藉此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文化意涵,進而認同優秀的傳統文化;並能鼓勵學生勇於表達與反思,創造師生、生生之間樂於交流的開放風氣。
中文、普通話及中國文學科互為配合
在現行課程中,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設有中國語文、中國文學和普通話三個科目。本校中文科、普通話科、中國文學科屬同一管理組別,合作無間,人力資源更能靈活調動。本校中一至中三級分別設有「普教中」組別,藉此提升學生以流利普通話溝通的能力,並加強對規範書面語的掌握。另外,本校高中開設文學選修科,考獲中文科前50名的同學能優先選讀,藉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,感受文字之美。
營造普通話氛圍
為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,普通話課推行「名言佳句背誦計劃」,初中各級學習不同主題的名言,如中一級以「治學」、「誠信」、「禮貌」為題,在課堂齊聲朗讀相關警句,以達聲入心通之效;並配合午間活動,建立校園普通話氛圍。
初中專題研習
文化體驗課程
中華文化週
文學體驗活動
鼓勵文學創作與分享
成就
- 我們曾向中華基督教會香港教區的中學分享中文科的課程特色,參與的學校包括沙田培英中學、英華書院、協和書院等。
- 我們時與不同學校交流,如沙田崇真中學、路德會西門英才中學、澳門培正中學、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等港澳以至內地的老師交流,分享課程設計、學與教策略、並進行觀摩交流。
- 學校層面方面,我校曾獲邀擔任「校長沙龍」分享會,分享本校推廣中華文化的經驗,除中文科老師外,李伊瑩總校長亦親身擔任講者,進一步拓闊文化推廣層面。
- 我校於2018-2019年度出版《活學樂源》蘇杭考察交流特刊,總結文學推廣的經驗,我們更將本特刊贈予姊妹校,展示成果,透過姊妹校網絡,擴闊交流範圍。
- 除種籽計劃外,本科參加語常會普教中計劃,進一步創設普通話語境,提升學生語感;更五度參加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,通過說課、觀課、評課,力求提升教學成效。另亦參與教育局語文支援組的寫作優化計劃,藉此提升教學素質與成效,臻於至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