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科/資訊及通訊科技科
「讓科技開啟你的未來。」
引入設計思維範式 孕育創科人材
設計思維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創新思維及學習方法,目的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發揮好奇心,並鼓勵他們積極了解及解決複雜的難題。電腦科於初中進行以產品為本的學習。老師引導學生建立同理心,思考用家的需要,再透過「釐清」、「構想」、「製作原型」及「驗證」等步驟,讓學生投入工程設計的世界。
與時並進 走在科技發展的尖端
老師緊貼日新月異的科技世界,為學生安排各類先進科技的體驗課程。在校本的電腦科課程中,學生可以學習運用人工智能 (AI–Artificial Intelligence) 進行人臉及文字辨識、製作虛擬實境 (VR–Virtual Reality) 的影片及編寫手機程式以控制智能家居部件等。資優學生更可以運用有關知識,結合設計思維範式以進行創新解難,並製作能應用於生活的發明品。
學習編程 建立工程學基礎
學習教材配合以產品為本的學習模式,鼓勵學生勇敢創新,運用電腦編碼解決日常生活的難題。電腦科於初中建立不同難度的校本學習教材。中一級學生會先透過視覺化程序語言學習編程。中二級同學透過可編程物件,鞏固如分支、循環、變量、數據類型等的編程概念。中三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文本編程語言,體驗一些較近乎現實的編碼經驗。
強調電腦科技的應用性 提升解難及創新能力
電腦及資訊科技不單是獨立學科,它更能有效支援學生在其他學習領域內進行協作、解難及知識建構。在 STEM 的跨科協作計畫中,學生需要運用不同的應用程式來進行多方面及深入的資料搜集、整理及轉化,以尋找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。再者,學生亦需要運用雲端工具以進行網上多人實時協作及溝通,為學生將來投身全球化工作環境作好準備。
培育資訊素養 提升公民意識
強調資訊素養的建立,以培養學生使用ICT工具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。在初中及高中課程均包含了如電腦犯罪、數據私隱、保安及社會影響等的課題。
競賽為本訓練
透過參加校外不同的ICT比賽,訓練學生高階邏輯思維,並將學科知識實際應用於解決與生活有關的科學研究中。在導師的帶領下,學生運用「創客空間」STEM工作室的工具及儀器,以設計不同類型的產品以解決日常生活需要。下表列出部份學生近年參與的 ICT比賽:
機構參觀
世界零距離 全球 STEM體驗
騰訊粵港澳灣區青年營 (深圳)
計劃旨在為香港、澳門及廣東三地學生提供豐富精彩的科研體驗,藉此啟發一班未來社會棟樑對科技互聯網發展的興趣。學生可於瞭解人工智慧(AI)的發展;嘗試駕駛無人機及模擬操作戰車等。
日本STEM探索之旅
到日本作5天交流,參觀當地汽車工業及科技公司發展,瞭解最新科技資訊及當地科創文化。除有助拓寬學生視野之餘,亦加強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。
美國矽谷STEM交流團
學生到美國作12天交流。參觀當地科技公司 (Google總部等),了解全球最新資訊科技發展。
網龍VR/AR 體驗製作夏令營
本校學生參與由網龍網絡舉辦的科技VR/AR 體驗製作夏令營,讓學生體驗最新科技的應用。
俄羅斯一帶一路交流團
華為是俄羅斯的重要資訊科技企業,學生有機會探訪華為當地的科技展覽廳,認識5G 技術及資訊科技於未來城市的應用。
教育體驗營
海洋公園「永續發展 X 設計思維體驗營」
於2019年兩位中四級ICT同學參加了海洋公園「永續發展 X 設計思維體驗營」。活動中,他們了解到與社會創新、企業社會價值與責任有關的設計思維技巧和知識。是次體驗營結束時,同學們向海洋公園的高級行政人員作出了報告,給予海洋公園可行的改善建議。
InnoSTEMer教育體驗營2019
4位中三級及4位中四級同學參加了InnoSTEMer教育體驗營,該活動是由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(AiTLE)主辦及獲教育局支持。在三天的教育營中,學生透過參與「手腦並用」的STEM活動,提高學生的創意、協作及解難能力。
機械人編程小隊
KTL STEM Hub
STEM 同樂日 推廣科普知識
與商湯科技合作籌備人工智能 (AI) 課程
- 與商湯科技共同合作,推動人工智能教學,並使用由商湯編寫的教學平台、課程及教材。
- 本校成為計畫的夥伴學校,ICT老師培訓之後,會從中二及中三級挑選學生尖子,到城市大學進修,參予這個先導計劃。
分享STEM與e-learning教學成果
- 四校真光教師培訓日中負責STEM與e-learning的教學分享。
促進老師專業交流 共建教研文化
- 同工就年度主題召開專業發展會議,討論內容包括改善學生常犯錯誤的策略、分析促進學習的評核數據等。
- 再者,本組亦會進行「小型課堂研究」,通過問題辨識、教學計畫設計、開放課堂及評課的活動,積極交流以持續提升學與教的效能。